本報記者 吳洪
一棟林家宅,半部臺灣史。
作為昔日臺灣島內的望族,臺中霧峰林家的興衰與近代臺灣的歷史進程緊密相連,而霧峰林家宮保第也成為見證臺灣近代史的“活化石”。
臺灣霧峰林家宮保第位于臺中市霧峰區,始建于1858年,因埔坪林家遷臺第五代林文察被清政府追謚為“太子少?!倍妹_@也是臺灣唯一一座“宮保第”。
林家宅院是典型的閩南紅磚古厝風格,分成南北兩側,北側由頤園、蓉鏡齋和景熏樓組成,又稱“頂厝”;南側又稱“下厝”,由將軍府、大花廳和宮保第組成,為三院落、五進深、十一開間格局,是臺灣規模最大、最精美的閩南特色古建筑群。
人們走進院落,會發現每一間正房均是坐東朝西,這寓意著遙望故鄉、懷念故土;從空中俯瞰,每一進院落均是“回”字形結構,表達了霧峰林家對祖籍地的思念與心靈歸屬。
從這里,霧峰林家走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民族英雄、文武英才。林文察之子林朝棟受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器重而統領全臺營務,在中法戰爭中驅逐法軍,在臺灣因甲午戰爭戰敗被迫割讓給日本后,誓死與日軍戰斗;林朝棟之子林祖密籌措經費資助島內抗日行動,還長期追隨孫中山革命;此后,林祖密的兒子林正亨也堅守祖訓,加入中國遠征軍,打擊日本侵略者;除此之外,霧峰林家第六代林獻堂是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的著名抗日領袖,在新民會、臺灣文化協會等組織中扮演重要角色,第七代林幼春創立了臺灣文社,并創刊《臺灣文藝叢志》,其目的都是為了在日據時期保存和弘揚中華文化……
“‘有國才有家,愛家先要愛國’,這是林家祖訓,也是霧峰林家一代代人前赴后繼、抵御外敵的精神動力。”臺灣霧峰林家第九代、臺灣抗日志士親屬協進會理事長林銘聰告訴記者,為了記住這段抗日歷史,霧峰林家推動成立了臺灣抗日志士親屬協進會。“我們的愛國之心、民族之情,是先輩用生命鑄就的,也需要我們的后人繼續傳承?!?/div>
與霧峰林家宮保第一樣,思永樓始建于清雍正年間,是平和縣五寨鄉埔坪村開基祖林子慕第十一世孫林志連所建,也有百年的歷史。所謂“思永”是“思念永遠”的意思,希望子孫后代永記“根之所在、情之所系”。
從空中俯瞰,經過修復的埔坪村百年土樓思永樓也呈“回”字形?!斑@是對霧峰林家宮保第的呼應,也象征著期盼更多臺灣宗親回鄉溯源。”臺灣建筑規劃師李志章介紹說。
記者穿過三合土夯成的土黃色外墻,走進思永樓內部,是一片開闊的空間。焊接在裝飾框上的“平臺緣”三個字首先映入眼簾,后方的主展廳是一座兩層磚混建筑,墻面在思永樓斷壁的基礎上,搭建了土黃色系的外立面,上書“霧峰林家遷臺記憶館”。
在展館內,從林文察替清廷平亂,到林朝棟拒法抗日,再到林祖密追隨孫中山投身革命,林正亨參加遠征軍抗日……一張張照片、一段段文字、一本本書籍,都翔實地記錄著一個家族從平和到臺灣興望族、育英杰的燦爛過往,也向觀眾展現了霧峰林家愛國愛鄉的家族傳統。
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,也是臺灣光復80周年。最近,“誓不臣倭——臺胞家族抗日救亡歷史圖文展”正在思永樓里舉辦,展覽以圖文并茂的形式,講述臺灣民眾不屈不撓的抗日故事。
“兩岸同胞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。自1895年臺灣被割讓給日本到臺灣光復,歷經50年時間。在這漫長的歲月里,臺灣同胞從未停止過反抗斗爭,與大陸同胞一起保家衛國。這段歷史,應當被更多人了解記住,這是‘兩岸一家’最好的證明?!绷帚懧斉c林四淵、李志章相約,未來閩臺林氏宗親要進一步交流合作,攜手守護祖先留下的歷史記憶、文化精神,共同說好兩岸林家的故事,讓兩岸宗親的情誼綿延不絕、歷久彌新。
[責任編輯:福建省臺辦]